导读: 经过10年立项努力、近10年筹备和5个月拍摄的《白鹿原》,原本要在明日和观众见面,没想到节骨眼上又有变动——昨日部分院线..
经过10年立项努力、近10年筹备和5个月拍摄的《白鹿原》,原本要在明日和观众见面,没想到节骨眼上又有变动——昨日部分院线在微博透露,《白鹿原》将延期上映。
■ 漫漫筹拍路 走上大银幕,它花了近20年 ● 获拍难 1993年-2002年 从不能拍到项目重启 1993年,西安电影制片厂就打算拍摄电影《白鹿原》,但却得到了上级明确指示———不能拍,原因没有说明。2002年,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发话,项目得以重启。担任编剧的芦苇找了导演吴天明、张艺谋(在线看影视作品)、陈凯歌,三人都以各种原因委婉拒绝。由于当时王全安正在西影厂制作陕西人题材的《惊蛰》,芦苇选择了还是年轻导演的他。 当时接到这个艰巨任务,王全安第一个感觉是《白鹿原》是本盛名之下的小说,是别人的小说,他不知道如何和现实、自我发生关联,“一开始没敢答应,后来我去了白鹿原一个多月,感受到了当地的风情。又和陈忠实见面,确定了影片的主题是人和土地的关系,我们民族从帝制崩塌之后的急剧的变化,我们为何变得不这么自信。这种情况下就确定要拍”。 ● 筹钱难 2003年-2005年 剧本立项但资金不足 2003年10月王全安签约进入《白鹿原》的准备工作中,同时芦苇开始写剧本,但耗了将近两年的结果是,两稿剧本都被打回。“经过一年多的剧本讨论,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,另外也要给制片方一个交代,于是用16天写了个剧本就准备离开了。没想到这个剧本送到电影局审查就通过了,我们有些意外”。 立项成功,但电影依旧迟迟不能开拍,王全安听说西影厂缺乏拍摄的资金,计划3000万元的投资,只筹集到了1000万,连演员的片酬都不够给。在知道这件事的当天下午,王全安就解散了剧组,“毕竟美术、置景都是我的一些朋友,让他们一直在那免费做事也不好”。离开《白鹿原》的王全安,后来陆续拍摄了《图雅的婚事》《团圆》,从一个年轻导演慢慢成长为知名导演。 ● 开拍难 2006年-2010年 拉到投资王全安回归 王全安离开后,《白鹿原》的步伐并未停下来,拍摄权被西影厂转卖给北京紫金长天传媒文化有限公司(简称紫金长天),双方联合出品。2007年紫金长天与某食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但在资金等问题上沟通未果,直到2007年底准拍证到期,影片都未开拍。 2010年《团圆》在柏林拿到银熊后,王全安放不下对《白鹿原》的喜爱,重新开始寻找投资方,并向电影局申请延续拍摄。随后陕西旅游集团董事长张小可也愿意投资1.2亿成立陕西白鹿原影业公司,与王全安的光影先锋文化传媒、西安影视制片公司和西影联合出品《白鹿原》。2010年9月,影片终于开始拍摄,影片拍摄5个月,拿到公映许可证又用了7个月。
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: